用水凝胶“生长”金属:一种比 3D 打印强 20 倍的新制造方法

最近,洛桑联邦理工学院(EPFL)的研究团队在材料制造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:他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“生长”金属与陶瓷的方法,效果比传统的 3D 打印更坚固、收缩更小。

用水凝胶“生长”金属:一种比 3D 打印强 20 倍的新制造方法

从水凝胶开始 —— 模板再填充

传统的光固化式 3D 打印方法需要使用能被光照硬化的树脂,而这使得最终材料常常夹杂孔隙、收缩大、强度受限。研究人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反其道而行之:首先,他们用一种简单的水凝胶(hydrogel)打印出所需形状的“空壳”结构;然后将该结构浸泡在金属盐溶液中,使金属离子在凝胶中均匀沉积与转化成纳米颗粒。通过反复进行这种“浸渍—沉积”循环(通常 5 到 10 次),凝胶内部会被填充成高金属含量的复合材料。

待金属/陶瓷网络形成后,团队通过加热移除原先的凝胶基质,得到最终的致密金属或陶瓷器件。这样一来,几何形状完全保留,而孔隙率极低,材料性能显著提升。

强度提升与收缩减少

在实验中,研究者用铁、银、铜等金属材料制作了几何复杂的“gyroid”(一种数学格子结构)样品。通过压力测试,他们发现用该方法制造的材料其耐压性能是以往方法的 20 倍,而体积收缩率仅约 20%(传统方法常见收缩率在 60–90% 左右)。

这意味着,即便是结构复杂、内部连通的部件,也能以比以往更高强度、更低尺寸误差的方式成型。

应用前景与挑战

这种“后填充”式制造工艺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应用场景,尤其是那些要求兼具复杂结构、高强度和轻量化的领域:如生物医疗器件、能源转换装置、催化剂载体、导热结构件等。

不过,团队也指出目前的方法在工业推广上还存在挑战。最大的问题是循环浸渍—沉积步骤比较耗时,整体制程速度尚不理想。为此,研究者计划进一步提高金属密度、加快工艺速度,并尝试通过自动化机器人系统来缩短处理时间。

正如项目负责人 Daryl Yee 所总结的那样:“我们这项工作不仅能用一种低成本、可访问的方式制造出高质量金属/陶瓷件,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制造范式:在 3D 打印之后才决定所用材料,而不是在打印前就预先配置材料。”

(0)
上一篇 2025-10-15 19:23
下一篇 2025-10-16 11:21

相关推荐

热辣重庆,在线出发 ...   网站改版中 ...